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决策公开>其他政府文件
分享到:
索引号: A25010--2023-0387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西湖区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3-04-26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南昌市西湖区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 浏览量:
  • 字体【      】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动康养事业和康养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根据《关于印发南昌市西湖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西府发〔202221号)精神,结合本区发展实际和需要,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做优中心城区、树立行业品牌、引领示范全市”的定位,坚持全方位发展医疗服务、全周期发展健康服务、多层次发展养老服务,全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推动康养产业与数字经济、商贸消费、文旅教体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康养服务需求,为将西湖打造成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样板区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引领、政策制定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职责,有效发挥政府对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壮大多元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和建设。

——系统谋划、联动发展。围绕更好满足人群个性化、品质化健康养老需求的目标,整合全区资源要素,促进康养产业与康养事业、康养服务与康养用品、高端养老与普惠养老等协调发展,形成空间互补、产业互促的联动发展格局。

——产业融合、智慧发展。推进健康养老产业链延伸拓展,加快与数字经济、商贸消费、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快业态模式创新,丰富多样化、个性化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

——开放共享、激发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建公平、透明的市场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落实全面放开市场相适应的健康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提升服务品质。

三、发展目标

2025年,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健康养老服务格局构建成型,初步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规模效益全面提升,健康养老产业与各相关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平台载体有效构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5亿元。供给能力更加强劲,康养服务资源更加充裕,服务供给更加高效,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78%;街道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老年助餐点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0%90%医养结合水平持续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健康养老产业各类支持政策更加协调完善,人才数量和质量达到更高水平,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1西湖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指标体系

指标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23

2024

2025

指标属性

健康服务

1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5

>25

>25

预期性

2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8

78.2

78.6

预期性

3

营业收入(亿元)

35

40

45

预期性

4

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

健康管理服务率(%

72

75

78

约束性

5

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

76

77

78

预期性

6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3.5

4.0

4.5

预期性

养老服务

7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覆盖率(%

40

60

90

预期性

8

社区老年助餐点覆盖率(%

30

60

90

预期性

9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56

>58

>60

约束性

10

社会工作者配比(‰)

>0.5

>0.8

>1

预期性

11

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

80

90

100

约束性

12

新增街道级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个数)

2

1

1

约束性

13

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

90

95

100

预期性

四、主要任务

(一)健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1.推进服务设施提质扩容。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情况,合理编制《西湖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32025年)》,遵照“按需发展、均衡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实行以街道为主体、社区家庭为依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工作介入的多方联动机制,构建“方便可及、服务专业、功能复合、覆盖全面、层次多元”的“区—街道—社区—家庭”多层级养老设施服务体系。按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落实新建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要求,新建和已建居住区分别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和15平方米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建居住(小)区和老旧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标的,可通过回购、租赁、置换、改造等方式补足。落实养老设施建设标准,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规模一般不少于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筑面积不低于750平方米,床位规模不少于25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其中完整居住社区日料中心面积不低于350平方米。(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住建局、西湖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西湖城投公司,各街道)

2.夯实居家健康养老基础。制定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内容和标准。积极推广“家庭照护床位”“喘息服务”等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发展助餐、助急、助医、助行、助浴、助洁、家政等服务,加快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对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居住的室内环境进行安全化和无障碍化改造,配备基本生活辅助器材。健全特殊老年人巡访关爱制度,重点聚焦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独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组织党员、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各类志愿者、社会热心群众等定期参与探访。到2025年,月探访率保持在100%(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委组织部,各街道)

3.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围绕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进以嵌入式养老院为重点、以城市日间照料中心为补充的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发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短期照料、日间托养、居家照护、“喘息服务”等功能,大力发展专业化、规范化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推广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完善医、养、康、护、教服务功能,向医疗与养老结合、医疗与养生结合转型。探索“物业+养老”等模式,打造具有西湖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模式(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区住建局、西湖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西湖城投公司,各街道)

4.增量提效机构养老服务。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重点为辖区内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确保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制定支持性“政策包”,带动养老机构提供普惠性“服务包”,建设一批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加强护理型、医养结合型、临终关怀型养老机构床位和服务能力的建设,重点支持发展为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新增机构护理型床位达到80%以上。推广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划片区运营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老年人助餐点模式,增加高端康养服务供给。(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发改委,各街道)

专栏1  养老服务重点项目

1.南昌市社会福利院老年福利大楼提升改造项目。项目拟提升改造总面积约为13635,计划总投资4938.78万元,新增养老床位200余张。其中主楼0.88万平方米、附属楼0.14万平方米以及服务对象提升改造生活区部分楼房开设长者学堂和日间照料中心0.33万平方米。

2.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项目。在全区新建或改扩建4个建筑面积750平方米以上、床位25张以上的社区嵌入式养老院。

3.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重点推动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服务示范区建设项目。到2025年,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覆盖率达到90%,社区老年助餐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

5.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链,做专做强南昌市人民医院乳腺科、区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童和小儿推拿、六医院“王阿婆”特色中医儿科、安宁疗护等服务,形成区域特色诊疗高地持续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健康西湖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病因预防”“三早预防”“临床预防”等三级预防服务。支持嘉佑曙光骨科医院、仁爱妇产医院、南昌爱尔眼科医院等优势专科医院发展壮大,打响西湖区专科医疗品牌。落实支持和规范社会办医发展的政策要求,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具有专科医疗、中医药、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内容的机构,形成与公立医院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培育发展外科美容、皮肤美容等医疗美容服务,加快推动医疗美容医院、门诊部、诊所等机构规范化、集聚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引进2家特色医疗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各街道)

6.提质发展妇幼健康服务。加快建设区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托育中心项目,统筹整合基层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儿童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服务等资源,实现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支持引入专业化、高端化的综合服务型月子医院,提供产检、分娩、婴儿护理、科学膳食、产后调养、心理辅导等健康服务。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鼓励社区、幼儿园、妇幼保健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公办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社区托育中心(点)、家庭托育点等托育服务模式建设发展,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形式多样的托育服务。到2025年,全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各街道)

专栏2  医疗卫生服务重点项目

1.南昌市卫生应急指挥与检验中心项目。目前项目建设地点分别为红谷滩区和西湖区,项目主要涉及我区为就业大厦行政业务办公楼提升改造,总投资4000余万元,改造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将现有办公楼升级改造成为南昌市疾控中心行政办公楼及南昌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2.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改建工程。项目总投资超3.5亿元,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规划建造17层门诊医技楼,建筑总高度58.7米。该项目通过打造线上就医问药通道,可充分发掘智慧医疗功能的多样性,极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便民水平,促进我区数字智慧医疗建设。

3.区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托育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14970万元,项目用地15.69亩,总建筑面积约2.094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孕产保健门诊用房、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妇女保健门诊用房、医技科室用房、行政管理用房、后勤保障用房、中医理疗用房、托育中心用房、月子中心用房、卫生应急与传染病疫情防控用房、慢性病综合防控用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用房等配套工程。其中,该项目设立的托育中心将作为我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指导街道、社区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进一步提升婴幼儿健康水平。

4.六医院王阿婆传承工作室及康复科建设项目。六医院积极盘活现有医疗资源,分别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南大二附院建立医联体,努力打造“王阿婆”中医特色专科。

5.毓舫医疗江西总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6000万元以上,年度总收入超过2亿元,负责投资、管理在江西即将开设的连锁门诊1015家,同步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余个。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利用该公司的“互联网+疫苗”服务平台,提供预防医学的技术推广、科普宣教、咨询、预约、接种等一站式服务。

6.老年人慢性病综合预防项目。该项目主要通过加强城市癌症筛查、伤害监测等,提升老年人“病因预防”“三早预防”“临床预防”三级预防服务水平。到2025年,100%的街道、社区应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和健康教育宣传栏,辖区20%以上的家庭应建设成为健康家庭,辖区老年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健康体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5%

7.提升医养康养服务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提供具有康复、护理、中医、安宁疗护等服务内容的医疗机构,或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鼓励各类养老机构与临近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服务机制,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指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5年,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持续深入开展区属六医院“社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站”试点工作,扶持西湖区康复颐养中心做大做强,推广融“养护康医”于一体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全省医养结合机构示范品牌。推动区属第七医院老年医学分院科学运营发展,创新以老年病为主体、以康复为支撑、以护理为优势的“医养结合”发展路径。到2025年,力争引进国内知名康养机构35家。(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各街道)

专栏3  医养康养融合重点项目

1.广明大健康产业集团南昌总部项目。项目占地23.4亩,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项目涵盖中药材产品展示厅及销售中心、中医药大数据、中医药康养、中医药文化馆、办公洽谈的集团运营中心,集“加工、生产、仓储、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

2.“大家的家”南昌永叔路城心社区康养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9725平方米,共137个房间,158张床位。大楼共12层,其中1层为大厅,2层为餐厅、康复区和康乐区,3-4层为健康生活区,5-12层为等级照护区,将极大满足住户常见病诊疗,慢病管理、医疗护理和代挂号、代取药、就医陪诊等服务。

3.(国德)医养结合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打造成“养老院+护理院+老年病医院”的“医养护”三院合一的健康城。其中,医养中心涵盖了医养的所有闭环,可为长者提供贴心的健康管理服务;特色医疗中心按照三级医院配置,可为长者开展健康服务、综合评估、重症抢救;特色养老中心为长者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养老港湾;特色康复中心坚持“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为每一位长者或患者制订综合的诊疗、康复和照护计划;特色护理院,提供安宁疗护等服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园内养护、养老与医疗联动,形成了“平时养老、病时住院”的医养深度结合的新模式。

4.南昌市第七医院老年医学分院医养结合项目。南昌市第七医院设置老年养老护理及临终照料床位33张,针对高龄、失能失智、癌症晚期、临终等需要医疗治疗及护理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等健康服务。

5.基层卫生机构医养结合项目。依托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养老护理床位,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

8.大力发展优质健康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丰富签约服务内涵,突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到2025年,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54%,一般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78%,红、黄重点和次重点老年人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7%。鼓励综合医院开设健康管理科室,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健康咨询门诊(室),为居民提供基本和非基本健康体检、咨询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健康管理咨询和体检机构,支持专业体检机构开展连锁经营,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慢性病管理等全方位个性化健康服务。做好医防融合工作,建立健全“防、治、管、教”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实现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的有效融合。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到2025年,老年人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实现78%。积极申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25年,力争成功创建1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各街道)

9.发展中医药康养服务。支持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鼓励开展中医健康咨询和慢病管理服务。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内涵建设。2025,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定期对辖区内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积极推广中医理论指导、咨询指导、健康干预等服务。充分利用江西省中医学院岐黄国医书院及岐黄中医门诊部资源,以诊疗带教学,加快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以广明大健康产业园为核心,加快吸引知名中医药企业集聚,构建中药研发、销售、物流、展示、培训、康养等全链条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服务业发展局,各街道)

(三)培育壮大健康养老产业

10.创新发展智慧康养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加快完善以“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中心的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推行手机APP客户端应用,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服务。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支持助餐企业、民办养老机构等与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衔接,加强与“天鹅到家”、老年配餐等服务平台及相关养老企业、机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积极发展远程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移动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支持优质康养机构平台化发展,创新发展健康咨询、紧急救护、慢性病管理、生活照护、物品代购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开展智能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完善医药供应链发展,向患者提供“网订(药)店取”“网订(药)店送”服务。(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各街道)

11.全力激发康养消费动能。加快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开展“九九重阳购物节”、“最美夕阳红”银发消费节、“老友相约 乐游西湖”等系列活动,鼓励各大电商、零售企业、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展示、销售康养用品和服务项目,拓展线上线下多场景的促销和服务。加快引进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监护、防走失定位等智能设备,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充分挖掘康养产品消费潜能,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康养用品专区专柜,打造产品展示、体验、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企业以及与社区租赁服务相关的清洗消毒、配置评估、物流递送等机构。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推动老年消费转型升级。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持续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各街道)

12.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以“红色”为本色,依托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将红色教育、红色体验、文化创意有机结合推动,积极开发老年研学路线。以“古色”作底色,依托南昌市万寿宫、绳金塔、进贤仓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康养活动文化内涵利用现有的群众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场等文体场所,定期组织开展老年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电影院、剧场等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增加面向老年人的优惠时段。(责任单位:区文广新旅局、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教体局,各街道)

13.推动康养教体融合发展。依托我区老年大学资源,推动举办“老年开放大学”“网上老年大学”,发展线上学习、互动交流等老年数字教育新业态。引导老年大学与养老机构、社区、企业等共同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推进养教一体化。2025年,60%以上街道建有老年大学分校(老年学校)。加强老年人文化与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各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推进健身设施适老化改造。充分利用赣江沿岸、抚河沿岸、象湖公园等资源,推动建设健身步道、健身长廊、自行车绿道等运动设施。(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委老干部局、区卫健委,各街道)

14.全面优化康养金融服务。依托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等保险公司的财险、寿险发展基础,引导保险公司推出养老保险产品,稳步扩大长期保险收益范围,鼓励居民购买老年补充保险、老年商业保险。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鼓励发展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产品,回应不同老年人群多样化、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需求。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以战略合作、并购、新建医疗机构等方式整合医疗服务产业链,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健康服务形式。(责任单位:区金融服务中心,各街道)

(四)优化健康养老产业生态

15.加快培育康养市场主体。有效整合我区适合做康养的闲置地块和楼宇,加快规模化、连锁化业务布局,形成一批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加大康养领军企业招引力度,瞄准世界500强、中国100强、行业100强等国内外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在医养康养、专科医疗、高端养老、健康服务、智慧康养等领域招引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市场前景好且有带动作用的机构和企业。加大康养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康养企业培育库,探索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康养龙头企业拓展业务领域,持续深化与江西长天集团、广东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等单位合作,支持传统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企业向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等领域延伸,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康养企业。到2025年,力争成功引入5家市场化运作的健康养老服务市场主体。(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各街道)

16.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省、市、区人才引育政策,在医疗服务、中医药等领域引入一批高层次人才。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与南昌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开展康养服务人才定向培养试点,培育一批专业护理人才。到2025年,力争创建1个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养老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全面推行养老服务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重点加强失能失智人员照护、老年人照护、康复护理服务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培训。2025年,培训健康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各类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000人次以上。落实在职在岗养老服务人员享受相应的持证奖励、特岗补贴、入职补贴等政策待遇,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财政局,各街道)

17.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制定《南昌市西湖区深入推进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重点对机构运营、品牌创建、争创示范、人才招引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奖励,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养老产业的税费优惠或减免政策。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企业集合债等形式进行直接融资,积极争取省市区三级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持。注重用地保障,加大纳入省、市重大项目库的优质项目用地倾斜力度,鼓励康养服务机构和企业盘活利用闲置楼宇或闲置企业用地。(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金融服务中心、西湖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

18.全面推进监管制度建设。实施质量品牌引领工程,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示范单位试点。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标准化管理和达标工程,依托专业研究机构和智库力量,做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养老服务品质第三方认证工作。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指标体系和动态监测评价机制。强化养老托育服务机构消防、食品、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安全责任和制度,全面加强物防、技防、人防等综合保障。制定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公开目录,建立服务机构和企业诚信“黑名单”制度,公开养老服务供需状况、项目清单、服务指南、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信息。健全养老机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与相关补贴、评先、奖励扶持政策挂钩。规范医美行业秩序,严厉打击行业乱象。(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住建局、西湖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西湖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健全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定期研究健康养老产业政策制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加强联动,各相关部门、街道根据职责分工,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考核评估

加强健康养老高质量发展三年产业行动计划监测评估,定期开展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推进情况纳入全区“十大专项行动”交账考核体系,并强化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表扬,工作落实不力的予以通报,进一步调动街道和相关部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开展多元宣传

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动员、鼓励、激发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努力营造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良好舆论氛围。发挥好传统媒体、自媒体、新媒体健康教育功能,推广普及医养健康科学知识,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手机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