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决策公开>政府报告
分享到:
索引号: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05-01-29
文件编号: 有效性: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

 

2005年1月29日在南昌市西湖区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薄成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勤政务实,奋力拼搏,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完成:
国内生产总值7.42亿元,完成年计划106%,同比增长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6亿元,完成年计划104%,同比增长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8亿元,完成年计划140%,同比增长80%;
个私民营经济总产值62.35亿元,完成年计划108%,同比增长35%;
实际利用外资26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04%,同比增长18%;
实际利用内资6.2亿元,完成年计划194%,同比增长138%;
财政总收入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亿元,完成年计划130%,同比增长15%,同口径同比增长30%;
人口出生率为7‰。
(一)经济发展提速增效,西湖实力不断提升。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着眼于建设现代区域商贸中心,促进区域商贸可持续发展,按照“优化布局、调整业态、提升档次、完善功能”的要求,基本制订了区域商贸发展规划。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大力繁荣现代商业,辖区商业氛围增浓、商机涌现。百脑汇手机大世界、北京华联购物中心相继开业,中山路商业街经营档次明显提升。渊明南路新鞋城盛妆开业,鞋业一条街特色品牌更加巩固。丁公路、塔西路、绳金塔北街等一批商业街经过精心打造,成为西湖商业街的新亮点。坚持“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社区经济日益活跃,各类便民商业网点遍布全区。尤其是上海浦发银行入驻我区,并设立省级分行,标志着我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
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大力发展园区工业,博康医疗等4个制造业项目正式签订进区协议。积极鼓励退城进园,自行车鞍座厂、童车厂在城郊工业园区购地建厂,开始了二次创业。大力发展协作配套,自行车鞍座厂成功为江铃汽车、三波电机等大企业集团生产配套产品,发展空间得到拓展。持续加大技改力度,电力开关厂、八一开关厂技改新产品通过“3C”质量认证,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财税收入持续攀升。大力开展协税护税,兑现了协税护税奖励政策,完善了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强化了协税护税措施,开展了委托街道代征零星小税户及私房出租房产税等小税种的试点工作,充分调动了基层抓税收、保税源、为纳税人服务的积极性。全区财政收入在克服体制性减收2347万元的情况下,以15%的增长速度,突破了区级财政收入2亿元大关,再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二)改革开放大步迈进,西湖活力日益凸现。
招商引资量质并举。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主题招商针对性进一步增强,项目跟踪措施更为有效,招商方式不断创新。首次成功组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国外招商推介会,赴香港、上海、温州、深圳参加或组织招商引资推介会11次,赴全国25个城市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品牌8个,美国麦当劳、沃尔玛、德国帝森克虏伯、上海浦发银行、北京华联、江苏五星、国美电器等一批大集团在我区投资的重大项目开工开业。全年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42个,实际引进外资在全省99个县区中位居前列,引进内资完成比例在全市县区中排名第一,我区被评为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超1500万美元县(市、区)先进单位、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个私经济势头强劲。坚持“六放”方针,支持、鼓励、帮助个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率先成立了区中小企业局,组建了“餐饮、娱乐、物管、电子信息”四个协会,建立了“信息、培训、投诉、维权”四个中心,制订了“健全网络、挂点帮扶、现场办公、政策优惠”四项措施,强化了“融资担保、整治‘四乱’、扶持科技企业、推荐务工人员”四项服务,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个私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亿多元,个私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2021户、私营企业1161户,新增纳税额超200万元的个私民营企业5家。我区在全市县区发展个私民营经济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并被评为全省服务个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先进单位。
改革攻坚成效显著。按照“坚决、有序、彻底、稳妥”的要求,出台了《区街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设立支持企业改制专项资金,坚持“依法依规,成熟一个,改制一个”,印刷十二厂、木器货箱厂等9家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职工得到了妥善分流安置,保障了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精密铸造厂、给水设备厂等一批企业改制前期工作基本到位,正在办理有关土地手续。区属房管系统四家建筑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坚持“公开公正,择优录取”,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57名,考试录用经济普查员19名、国家公务员6名,在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和岗位终身制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作为全市城市管理改革的重点工程,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我区全面启动。
(三)城市面貌不断改观,西湖魅力逐步彰显。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道路改造成效显著,我区作为业主,完成市政建设直接投资约8500万元,实施完成第二轮百路大会战工程,改造道路50条,总长达9264米,面积达56463平方米,人行道14430平方米,尤其是坚持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对塔西路、绳金塔北街进行综合改造,沿线房屋整体美化,沿街栽植名贵树种,成功打造了两条靓丽的景观街;续建了团结路、西河滩二期道路改造工程;坚持从小处入手,改造了“连心路”101条。绳金塔景区建设成效明显,改造南门回廊,新建塔西路牌楼,完成文庙装饰,景区景点不断丰富,景区建设初具规模,绳金塔公园真正成为南昌市品牌景点之一,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坚持“一路一景、一路一色”,对丁公路、北京西路、八一大道等18条景观路323栋建筑进行了整体美化亮化。低洼地改造稳步推进,百脑汇广场、船山广场全面竣工,地王广场主楼已经封顶。拆迁工作扎实展开,平稳完成92438平方米的拆迁任务,保证了各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绿化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义务植树53万株,城区植树49.9万株,全区新增绿地23.1公顷;坚持见缝插绿,兴建了三角塘、骆家花园、渊明南路3个休闲绿地广场,城区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休闲健身条件不断改善。筹资1.3亿元,整体购置南昌高专土地及地面附着物,区行政中心即将整体搬迁,必定有效地拉动朝阳地区的快速发展。
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以创建“四城”为动力,以推进“文明行动”为契机,除“四害”、治“五车”、整“六小”、拆违章、清楼道,创建工作扎实展开,共整治“五车”1144辆,规范“六小”2722家,拆除违章建筑54530平方米,清理楼道垃圾2766车,制作固定健康教育专栏135块,整治噪声扰民金属加工店860家(次),查处油烟、污水违规排放455件,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持续深化社区建设,继续投入405万元,强化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118个社区顺利通过示范社区验收,24个社区被评为全市三星级以上社区,占全市三星级以上社区总数51%,建设桥社区被评为全市唯一的五星级社区,城市管理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城市内涵不断显现。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成功举办了西湖经济文化建设专家论坛,对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工程进行集中论证和整体规划,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工程成为全市重点工程,并得以深入推进。拨付专项经费,开展南昌民俗民居调查研究,编纂出版《绳金塔下话南昌》系列丛书,打造绳金塔楹联文化一条街,西湖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彰显。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绳金塔庙会、第二届天香园国际都市候鸟节、首届新春购物节、民俗文化节、国际郁金香展、万寿宫美食月等系列会展活动,进一步积聚了商机人气,张扬了城市个性,打响了文化旅游品牌。
(四)社会事业协调并进,西湖文明快速提升。
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科普宣传成效明显,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区。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投资100万元建立西湖教育信息网,进贤门小学建立全省首家北大远程教育基地,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完成小学六年制学制过渡,为3200名家庭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了100%。建立网吧管理监控平台,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率先在全省县(区)图书馆中推出馆内、网上双轨借书、订书一卡通,为市民借阅图书提供了快捷服务。全民健身广泛深入,为社区居民新开辟体育路径23条;组队参加支持2008“奥运”全国首届全民健身万人行南昌站活动及第十三届市运会、社区运动会、龙舟赛等活动,在第十三届市运会上夺得奖牌255枚,获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逐步完善,禽流感防治工作扎实有效,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高,我区荣获了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示范区考核验收,并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累计发放低保金2635万元,发放临时救济40多万元,我区荣获全省低保工作先进单位;投资60万元,区福利院设施不断完善,荣获全国星光计划项目先进单位。真情帮扶残疾人工作成效显著,为326名残疾人免费更换代步车,安置残疾人就业158人,减免残疾人子女学杂费5万元,发放残疾人廉租房补贴4万元,帮助16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一批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得以解决。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全面完成,设立流动人口城中管理站,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区生殖保健中心被评为全省“六好”服务站,我区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红旗区,并通过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创建活动评估验收。在地统计有效推进,完成了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整组工作荣获全省先进,我区被评为全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双拥、物价、人防、档案、质量监督、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深入,在全省率先创办“大眼睛”少儿网站,成立全省首家“国文博学启蒙馆”,国学诵读成为儿童启蒙教育的有效形式。“四五”普法深入推进,街办全部设立了司法所,法律进社区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广泛开展,社区运动会、邻里节等社区活动丰富多彩,百场社区文艺演出、“西湖之夜”大型歌舞晚会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参加全国、全省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比赛荣获奖项34个,建设桥社区荣获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社区干部参加全省“文明风采”大赛荣获第一名,并代表江西省参加了全国决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区委、区政府机关等146家辖区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组建了老干部艺术团,老年人文体活动有声有色,我区荣获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稳定局面不断巩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顺利完成城区区划交接工作,有效控制了交接期间部分村民乱搭乱建现象,保证了新接管的桃花镇、同盟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创新基层维稳工作机制,实施维稳工作链式管理,全面推进公安基层网底建设。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拓展综治工作平台,综治“六进”覆盖率达91.5%,创建安全社区11个、安全小区(村)5个,无毒社区示范点3个,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3.5%。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强力行动,对火车站周边公话乱收费等现象进行重点整治,火车站周边秩序明显好转。投资35万元,改造板壁房老化外线1.54万米;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影响多年的安全顽疾赣龙大厦等一批重点火灾隐患单位得到有效整改。落实领导信访包案制,稳妥处理涉法上访积压案件41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7.5%。全区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以及重大群体性事件。
(五)政府建设持续加强,西湖效率不断提高。
机关效能全面提升。以开展“机关作风年”和“优化投资环境服务年”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作风行风、投资环境”评议评价,精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区统一审批办证中心及时为企业、居民办理各类证照21358件,荣获全市最佳文明办证中心称号。集中开展教育乱收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大效能督查力度,全年受理、查结行政效能和发展环境投诉案件63件。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大力实施《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开展行政复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重点对5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行政执法培训和考试,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贯彻民主集中制,对重大事项、经费开支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严格兑现承诺,诚信政府形象不断改善。强化审计监督,严格预算管理,廉政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基层群众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通报情况,认真负责地办理了人大代表建议和重要建议87件、政协委员提案86件,办结率100%,答复满意或基本满意率100%,建议办理工作得到了区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
实事实办成效显著。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十大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建再就业基地1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578人,为年计划118%,比上年增长27%,发挥成人中专教育资源,免费为1109名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我区荣获全市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南昌市荣获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唯一县区。从促进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出发,在5个社区增设了20个满意厨房便民网点。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的广南学校已全面完工,站前路小学千禧幼儿园正式启用。严格验收标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已达80%。按照全市统一新标准,投入7.78万元,新建规范化社区消防自救点10个。筹资361万元,新增高压洒水车2辆、垃圾自卸车5辆,添置果壳箱1131只、垃圾压缩装置设备2套,维修改造公厕46座、垃圾中转站15座,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公厕4座,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投入70万元,对137条小街巷安装路灯679盏,老城区小街巷基本亮化。投入410万元,改造连心路101条,居民区房屋间距道坑洼难行现象得到有效改善。投入专项资金296万元,维修危旧房面积2万余平方米。实施百路下水道疏通工程,改建地下管网11800米,疏通、改造下水道20717米,整治化粪池4737座(次),清掏窨井19193座(次),老城区严重积水问题彻底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是西湖提速崛起的一年。特别是全区财政收入在去年实现32%高增长基础上,成功突破2亿元大关,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标志着西湖的发展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综合考核,我区在全市目标考评中荣获先进单位,区委、区政府被评为全市“123先进县区党政领导班子”。过去的一年,也是西湖强基固本的一年。在受到全国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宏观调控的因素影响下,我们坚持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财力,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适度、稳定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为西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过去的一年,更是西湖信心倍增的一年。坚持“打基础、增后劲、求实效、管长远”的工作思路,经过一年来的稳步发展,西湖经济实力增强,对外名气扩大,影响日益提高。尤其是区划调整后,西湖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不仅各条战线捷报频传,而且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一种旺盛的精神状态,忘我工作,奋力拼搏,“争第一、创唯一”的新理念已经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成为全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心支持的结果,是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热情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积极投身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给予西湖工作鼎力相助的税务、公安、消防、工商、城管、土地、质量监督等部门以及所有驻区部队、驻区中央、省、市各单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西湖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有效利用;二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企业改制步伐还有待进一步加快;三是城市管理的体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城市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投资发展环境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行政执法部门及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五是面临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课题,发展理念和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政府工作任务
200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面对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面对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要辩证看机遇,客观看成绩,清醒看问题。要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准一些,把工作的干劲鼓得更足一些,把应对的措施研究得更透一些,在积极应对中把握主动,在扬长避短中增创优势,在超越自我中寻求突破,力争西湖在全市有位置,在全省有名气,在全国有影响。
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区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产为主、二产为辅、文化为基、民生为本、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狠抓经济发展“第一要务”,打造产业、体制、环境、人文“四大优势”,促进核心竞争力、经济支撑力、发展推动力、社会凝聚力的全面提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西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把西湖建设成为全省经济强区和文化大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0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69亿元,同比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同比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5亿元,同比增长30%;
个私民营经济总产值109.6亿元,同比增长22%;
个私民营经济增加值30.88亿元,同比增长22%;
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
实际利用内资7.8亿元,同比增长28%;
财政总收入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12%(不含桃花镇,待区划调整税收征管范围确认后,财政收入指标再作相应调整);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10元,同比增长6%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44‰以内。
200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三产为主,二产为辅,打造产业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三产兴区”不动摇,突出支柱产业意识,加大区域经济调控力度,努力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餐饮娱乐业、建筑安装业等一批支柱产业,着力构建与城市规模相适应、与城市功能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城内大商场、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大物流”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西湖的区位优势,繁荣大商贸,促进大流通,推动大发展,增强我区现代三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大力提升传统商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连锁超市和知名品牌,推进欧司朗购物广场、假日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以品牌超市、购物广场为支撑的购物圈;加快丁公路、二七南路、绳金塔西路等商业街的打造,盘活现在的区机关大楼等一批楼宇资源,提升孺子路经营档次,努力构筑以商业特色街为网络的商业带;加强对桃花地区八大市场的引导扶持,着力推进金润物流二期、鸿顺德国际商贸城二期等一批市场的开工建设,加快繁荣以洪城大市场为龙头的市场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依托辖区楼宇资源,大力推动“总部经济”,促进企业销售服务中心、研发中心等楼宇业态的发展,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吸纳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广告公司、现代传媒等中介机构落户我区,发展连锁经营、信息咨询、电子服务、仓储物流等新型业态,增强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辐射功能。大力推动旅游会展业。依托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主动参与区域旅游合作,链接省、市黄金旅游线路,扩大西湖旅游品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文化搭台、经贸唱戏”,高品位举办第四届绳金塔庙会、西湖时尚嘉年华活动,积极承办全省民间艺术博览会,全力打响会展品牌。
努力发展都市工业。策应南昌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战略,充分利用昌北、昌东工业园区土地资源,依托辖区工业的现有基础,努力构筑西湖工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力争在南昌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西湖工业园区、昌东桃花工业园等工业用地的开发建设,增强投资密度,集约利用土地,着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产业集聚。重点盯紧一舟科技、欧丽镀膜玻璃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入驻园区。推进辖区工业发展。按照在地统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辖区工业企业的联系,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支持辖区工业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帮助招商嫁接改造,增强市场竞争力。扶持区属工业发展。鼓励工业企业“退城进郊”、“腾笼搬迁”,支持自行车鞍座厂等一批技术有实力、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后劲的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大市场份额,在积极开展协作配套中参与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打造。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在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为“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化,农村向城市转变,村民向居民转换”奠定基础。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积极创建蔬菜生产、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科技型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质量和水平。引导农村服务业发展。按照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推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区农业的支持,严格按照上级农业政策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帮助农民增收,重点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象湖周边排涝问题,改善农田灌溉设施,加强桃花地区水系建设,促进农业稳步持续发展。
(二)开放为先,改革并进,打造体制新优势,提升经济支撑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创新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整合招商资源,拓展招商空间,真正做到招商方式活、理念新、项目精、环境好,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创新招商方式。走出去、请进来,精心组织各类招商引资推介会,积极组织小分队带项目、带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强驻外办事机构的力量,密切与招商中介机构的联系,实行以商招商、会展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招商策略,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更新招商理念。突出“无地”招商、楼宇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鼓励现有招商企业和民营企业增资扩股,发挥辖区各类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以外引外、以民引外。精选招商项目。牢牢把握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新动向和资本投资新热点,进一步加强对招商资源的挖掘整理,强化项目包装,增强项目吸引力和招商针对性,力争引进世界500强2家、国内200强4家。优化招商环境。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严惩侵害投资者合法利益的行为;建立领导跟踪重点项目制度,成立区重点项目办,实行洽谈、签约、开工、投产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重点加强对引入项目的推进力度,真正让客商引得进、留得住、可发展、能发财。
扶强做大民营经济。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工程来抓,以解决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拓展更大的空间,提供更优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激发民营企业的创业热情。认真落实扶持个私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完善帮扶个私民营经济的有效措施,定期向私营企业推介、发布招商信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园区开发、市场建设、特色街打造、企业改制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外招商引资、展示展销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开拓市场,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机遇。支持组建物流市场行业协会,引导“餐饮、娱乐、物管、电子信息”四个行业协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组织协调、市场监管和沟通信息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探索建立银企沟通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品牌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扎根本土,拥有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
全力夯实财税基础。坚持把财税工作作为城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改革财政体制,在街道设立一级准财政,划定基数,增长分成,进一步调动基层抓经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抓发展的针对性,夯实基层经济基础。完善在地统计制度,推进在地统计规范化实施,全面开展经济普查,在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餐饮娱乐业、建筑安装业等一批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依法征税,按照抓大的、盯强的、不放过小的工作思路,加强税法宣传,强化税收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建立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定期联系制度,畅通经营业主反映问题、解决困难的渠道,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全力支持,想尽一切办法培植税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确保重点支出,提高财政调控能力,加大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眼于体制机制向发达地区看齐,与市场经济并轨,和发展实际适应,加大改革推进力度。认真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全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区试点为契机,按照“完善、改革、提高”的要求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权责界定,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街道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确定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地位。扎实推进企业改制。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按照“坚决、有序、彻底、稳妥”的要求,最大限度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争取改制扶持政策,降低企业改制成本,一厂一策,分类实施,在严格改制程序、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加快改制步伐,实现区属企业改制整体性突破。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扩大教师聘任制,开展文化产业经营,尝试环卫责任承包,完成第六医院改制,推进房管、城建发挥自身优势,走向市场,发展物业、绿化、市政业务,拓宽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市场化步伐,促使有条件的事业单位依靠市场求发展,通过发展保稳定。
(三)文化为基,建管并重,打造环境新优势,提升发展推动力
千年南昌看西湖。依托西湖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与管理当中,打造西湖文化名片,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坚持高品位建设,努力改善城市面貌。立足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多方筹措资金,高品位推进城市建设。切实强化规划意识,严格落实规划要求,注重城市景观的相互协调、建筑布局的科学合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按照朝阳、桃花地区总体规划,着眼打造沿江十里风光带,举全区之力,争取项目,筹集资金,统筹城乡建设,打造朝阳、桃花片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加强道路建设,充分利用市里的有关政策,推动实施第三轮百路大战工程,对十字街北段等12条道路进行集中改造,努力争取一批市里投资的城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区道路状况。大力实施景区建设工程,推进万寿宫历史街区保护建设工程,实施绳金塔景区四期建设,配合启动八一起义纪念馆拆迁安置工程。积极实施低洼地改造,推进中山路假日广场等一批地块的综合改造,打造一批城市建筑和商业特色街的新亮点。加大商业街的培育力度,对二七南路等一批道路进行美化亮化,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沿街经济发展。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增建城区休闲绿地广场和居民区绿地草坪,力争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1%。
坚持高水平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的理念,切实把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建立竞争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城市管理中的路段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市政设施养护责任制、市政工程质量责任制等系列责任制度,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影响市容市貌的脏、乱、差现象。通过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街办之间、街办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财、物配套,责、权、利统一,努力解决管理交叉、管理重复、管理缺位等问题,进一步消除城市管理盲点。通过政府投入、社会筹资、社区经营等多种渠道和途径,进一步完善社区硬件建设,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提升社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在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坚持高效益经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增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意识,注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保护开发。重点打造绳金塔公园、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八一起义纪念馆三大景区,包装宣传天香园、新四军军部旧址、孺子亭公园、黄秋园纪念馆、清风楼、“利玛窦”等一批景点,深入挖掘分布全区的古巷文化,打响西湖“十大”文化品牌,努力构筑“古色、绿色、红色、人文”资源综合优势。继续完成《南昌民俗民居调查》、《绳金塔下话南昌》系列丛书精装本的编撰出版工作。切实增强市场观念,结合景点景区环境的改造,引进知名文化产业集团,开发旅游产品,繁荣景区商业,通过旅游、文化、商业的互动,努力构筑特色旅游热点,提升城区知名度,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民生为本,协调发展,打造人文新优势,提升社会凝聚力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构建和谐社会,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和现代文明,进一步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
着力提升现代文明。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实施文明市民、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表率、文明村镇创建工程,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大力提高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素质教育质量;重视特殊教育,全面推进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设一批社区居民健身设施。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强化文化市场秩序监管,加强基层文化载体建设,解决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区。健全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控各类传染病流行,加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力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筹建人防指挥所,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加强科技拥军,拓展“双拥”内涵,争创“双拥”六连冠。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依法依规实施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区社会福利院基础设施,做好桃花镇敬老院改建前期工作。强化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全民普法教育,迎接全国“四五”普法验收。继续抓好物价、档案、质量监督、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各项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争取困难居民大病统筹试点,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力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重点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全面推行维稳工作链式管理,切实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化信访网络责任制,加强初访协调,推进司法调解,妥善处理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补偿问题,认真解决一批信访历史遗留问题,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强化防火、防洪、防涝和安全生产工作,完善防范措施,落实防范责任,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加大技防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公安基层网底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维护公共安全。
大力推进实事工程。今年,区政府将在总结经验,充分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意见的基础上,继续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贴近百姓,关注民生的原则,扎扎实实办一批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实事。一是继续抓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全年免费为1300人提供就业培训,安置就业和再就业5700人以上。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兴建、改造1—2个生鲜超市,着力改善居民购物环境,逐步解决农贸市场管理难题。三是继续实施“百路连心”工程,对150条以上房屋间距道进行综合改造,切实解决行路难问题。四是推进小街巷亮化工程,重点解决桃苑地区的夜间照明问题,基本改变小街巷无路灯的历史。五是改造、维修2万平方米危旧房,保障居民居住安全。六是突出中医特色,新建12个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全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0%。七是兴建1座小型消防站、27个社区消防自救点,使板壁房集中区消防自救点覆盖率达到100%。八是完善环卫设施,维修改造公厕14座、垃圾中转站12座,添置果壳箱300只。九是加大教育投入,完成珠市小学改造,启动朝阳小学扩建,推动绳金塔小学通过市场运作进行改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十是免费开放孺子亭公园,解决老干部活动场所,改善居民群众和老干部娱乐休闲条件。
三、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加强诚信建设,打造法治政府,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政府形象。
树立科学执政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把搞好当前各项建设与增强长远发展后劲统一起来,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把推进城市发展与促进农村发展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力倡导学习之风、调研之风,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依法执政的要求。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继续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强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意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一定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真正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强化民主执政的意识。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认真听取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群众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工作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重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努力实现政府决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
打造诚信政府的形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加强审计、监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真正做到 “言必行,行必果”,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度,并以此带动社会各行业增强诚信意识,努力建设诚信社会。
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行电子政务,筹建政务信息中心,加强电子政务网的建设,推进政府网络互联互通和办公自动化,逐步实行网上办公,进一步加快公文流转,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沉下心,鼓足劲,埋头干,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再造西湖崛起新优势,再奏富民强区新乐章,再创西湖发展新辉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西湖而努力奋斗!
 
手机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