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决策公开>政府报告
分享到:
索引号: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09-01-16
文件编号: 有效性:
公开范围: 公开方式: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1月14日在南昌市西湖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智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本届政府排难而进、乘势而上、载誉而归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蓄势聚力,在推进中加快经济发展
一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始终坚持在推进中沉着应对,在危机中抢占先机,努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9.95亿元,同比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27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61.48亿元,同比增长33%;财政总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0.53%;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3%;实际利用内资13.7亿元,同比增长10.7%;出口创汇2.95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62.8元,同比增长15.77%。
1、广抓商机,实现内外并举。牢牢抓住全面开放、全民创业两个战略支点,突出楼宇招商、产业招商、环境招商,屈臣氏百货、日本夏普商贸、美国雅培乳业等5家有世界500强背景的企业顺利落户,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中国总部成功入驻。我区荣获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区和全省出口创汇先进县区,实际利用内资在“银三心”繁荣板块中排名第一。突出政府引导、政策配套、服务跟进,积极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拓宽政策支持,拓展融资渠道,拓增发展商机。全年新办个私民营企业5851家,完成个私民营经济增加值102.91亿元,同比增长17%。内源外源的齐头并进,已经汇聚成助推发展的滚滚洪流。
2、主抓三产,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比率达到0.13:19.4:80.47,三产收入对财政贡献率超过85%。围绕打造商贸中心区,老城区商业品位不断提升,城西商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大润发购物广场等一批品牌项目全面开业,洪大服装世界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竣工。围绕打造金融中心区,广发证券、健康保险、永诚财险等一批金融机构顺利落户,我区引进金融机构突破29家。围绕打造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中心区,新闻出版、广告等文化创意产业比重提高到5.8%。在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下,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已经成为加快发展的中流砥柱。
3、强抓项目,积蓄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曙光”,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突出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中山一品等24个项目顺利竣工,投资总额达13.9亿元;银燕物流等32个项目全面开工,投资总额达115.6亿元。西湖(安义)工业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特色园加快建设,提前一年实现“3010”工程开工建设目标。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已经成为拉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群策群力,在创建中彰显城区品位
一年来,面对文明创建的新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拆、建、管”并重,推进改造开发,展现西湖魅力。
1、改造环境,加强基础建设。突出大手笔建路。市、区两级投入6.6亿元,抚生路、云飞路等一批朝阳新区路网改造工程全面实施,二七南路北段综合改造以及东坛巷等32条“连心路”工程顺利竣工。突出大面积铺绿。坚持植树造绿、广场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新增绿地面积6.25公顷,动员驻区单位拆墙透绿1781米,新建邓家巷等21处社区广场,全区拥有小广场的社区达88%。突出大力度拆迁。全年完成拆迁面积41万平方米,超过前五年拆迁量的总和。铁军广场5.3万平方米拆迁仅用时一个多月完成,单个项目拆迁房屋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效果之好前所未有。
2、改善形象,加大创建力度。着力提高市民素质,以文明创建和“奥运年”为契机,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家庭”等系列活动。着力改善城市形象,夯实管理基础,增配了市容保洁员、执法协管员,建立了城市长效管理排查队、纠正市民不文明行为志愿者等多支队伍。着力开展交通秩序、节能减排、洪城商圈综合环境以及中山路、老福山街心花园、火车站周边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城区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考核。
3、改革机制,加深长效管理。推行“定人、定点、定时、定责”的网格化管理,形成信息共享、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城市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市民环境卫生投诉率下降50%。推行市场化运行,区管公厕清洁维护权100%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推行示范化管理,开展全市“门前三包”和店招整治试点,初步打造出珠宝街等11条样板街。推行制度化建设,坚持责任到人、排查到边、整治到角、考评到岗,有力地推进了城市管理从突击型、动态型向长效型、常态型转变。
(三)倾心尽力,在统筹中提升社会和谐
一年来,面对和谐发展的新任务,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同绘发展蓝图,共创和谐社会。
1、共建和谐,推进民生工程。全面组织实施了七大类63项民生工程,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约1.31亿元,其中,区财政投入4603万元。强化增智增岗,加强教育投入,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和助学全覆盖;加大就业扶持,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万余人,发放小额贷款2758万元,免费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100%,清欠务工人员工资67.1万元。强化扶贫扶弱,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覆盖率和低保户、重残人员参保率“三个百分之百”,居民参保人数达8.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5%,累计实施医疗救助432万元;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了低保补差水平。强化安定安康,积极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全区3158户家庭获得申购经济适用房资格,1011户居民纳入廉租房保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2、共享平安,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科学调度,夺取了抗冻救灾的全面胜利,确保了奥运火炬在西湖境内顺利传递,掀起了支援抗震救灾的爱心高潮。加强信访工作,全面开展大接访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一岗双责和重点案件包案督办制度。加强综合治理,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加强了辖区公共娱乐场所以及奶粉、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农药等经营网点专项治理;实施低洼地危旧房消防安全整治试点工程,“六个到家”的整治经验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全面推行“一分钱”创安工程,居民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全区实现“无重特大恶性案件、无重大政治影响事件、无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无安全事故、无特大火灾事故”“六个无”的目标。
3、共创繁荣,发展各项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保教育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人均教育事业费、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操场改造、设备添置、危房加固,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夺取十四届市运会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精心打造文化品牌,绳金塔庙会摘得2008年“中国十佳民俗节庆奖”。扎实推进卫生事业,荣获全省社区服务先进区称号。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利益导向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精细提升社区品质,按照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要求,着力打造恒茂华城社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视察该社区后,给予高度评价。创新社区教育载体,学习型城区创建、社区QQ群、“灵动三点半”等做法开全省之先河。科技、审计、统计、司法、档案、人防、双拥、新农村建设、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四)强化内力,在服务中塑造政府形象
一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考验,我们始终坚持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准则,勤作勤为、善作善为。
1、加强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创建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区卓有成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负责地办理了79件人大议案、89件政协提案,议案提案落实率进一步提高。
2、提升效能,促进高效施政。完善办证服务绿色通道,审批事项办理时效进一步提高。全面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升。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我区政务网站荣获省、市政府网站评比第一名。
3、严于自律,促进廉洁勤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大纠风专项治理力度,大力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程监察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工作,为加快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2008年已经过去。在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经受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考验下,我们取得上述成绩,来之不易。这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应对,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归功于全区人民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西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奋斗伴随艰辛,发展充满挑战。面对一个个扑面而来的严峻考验,我们始终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开拓奋进,为推进具有西湖特色的繁荣板块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年来,我们最深刻的体会是:
第一,必须全面落实发展这个硬道理,坚持富民强区的信念毫不动摇。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的伟大实践推动西湖区与全国各地一样,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在经受抗灾救灾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全区经济仍然保持总体良好的运行态势。实践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富强才是硬目标。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发展带来的财富积累,必将推动全区上下以更加强烈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在富民强区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加快发展,阔步前进。
第二,必须全力发动改革这个加速器,坚持统筹兼顾的思路毫不动摇。一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创业富民、创新发展,企业改制、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优化了区域发展环境,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坚信,改革实践的扎实推进,改革效益的持续深化,必将推动全区上下以创业创新的嘹亮号角,冲破危机影响,迎接冬去春来的新征程。
第三,必须全程抓牢项目这个牛鼻子,坚持抢抓机遇的魄力毫不动摇。一年来,我们把重大项目作为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的重要载体,抓住老城改造、新城开发的重大机遇,始终坚持以大发动撬动大拆迁、以大拆迁吸引大投入、以大投入推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实现大发展,制约西湖发展的资源瓶颈正在加快突破。我们坚信,改造开发的全线拉开,项目建设高峰期的即将到来,必将推动全区上下意气风发,奏响加快繁荣板块发展的最强音。
第四,必须全员强化服务这个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毫不动摇。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改善人民生活上来,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坚信,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公共服务的不断加强,必将推动全区人民以更加广阔的胸襟、更加高远的志向,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五,必须全区唱响团结这个主旋律,坚持攻坚克难的意志毫不动摇。一年来,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取得了各项保障战役的重大胜利,展示了西湖人团结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我们坚信,在一系列重大考验下凝聚起来的不畏艰难、决不言弃的意志,必将推动全区上下以更加顽强的拼搏精神,抢抓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为祖国六十华诞献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区域经济抗波动的能力还不够强,优势产业集聚度还要更高一点;城市建管的任务还很艰巨,老城改造、新城开发的步伐还要更快一点;改善民生的压力还很繁重,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力度还要更大一点;维护稳定的责任还很重大,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的措施还要更实一点。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年,也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攻坚年。当前的形势表明: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扩大,我国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我们将突出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发展困难明显增多的压力;突出面临企业投资效益下滑、居民消费预期降低、外贸出口难度加大的压力;突出面临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约束不断增强、区位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压力。历史的经验说明: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总是会出现周期性、波浪式前进的规律。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失危机蕴藏的机遇,丢失顽强拼搏的斗志,丧失攻坚克难的信心。应对危机、战胜危机,要求我们跟紧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以国内外产业、项目、资金的深度转移,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盯紧企业重组、人才流动的趋势,以近年来体制、机制、资源的深层积累,进一步挖掘发展潜能;抓紧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政策,以老城改造、新城开发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壮大发展后劲。以往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省委、省政府对南昌率先做强做大的支持,市委、市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发展”的战略,以及西湖繁荣进步的发展事业,已经成为西湖人抵御各种风浪考验、战胜各种危机挑战的信心之源。只要我们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咬定目标,矢志不移,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将国际金融危机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机,将国际经济波动期转变为地区发展机遇期,将宏观经济下滑之势转变为区域经济上扬之势,不断夺取建设全省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的新胜利!
2009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区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的目标,按照“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总体思路,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内需作为基本途径,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把惠民生作为根本落脚点,坚持以项目成优势、以开放促繁荣、以建管强服务、以民生筑和谐、以文明塑形象、以效能兴发展,奋力推动西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
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14亿元,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4亿元,增长15.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5亿元,增长32%;
财政总收入15.05亿元,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3.99亿元,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8100万美元,增长8%;
实际利用内资15.07亿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9680元,增长8%;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42‰以内。
围绕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千方百计,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项目拉动、扬优成势,奋力推进发展持续化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趋利避害、乘势而上的重要基础,是区域经济突破瓶颈、确保增长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项目、抓投入,全面实施总投资291.8亿元、总共107个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西湖经济在新的起点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1、优化经济质量,确立增长态势。推进可持续发展,核心就是在质量上求突破、保增长,着力提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狠抓协调服务、项目考核“两个机制”,强化跟踪问效、信息通报、督查调度“三项工作”,提升落户开工率、投产达标率、财税贡献率、就业增加率“四种比率”,始终做到手中抓一批、脚下跟一批、眼中盯一批、脑中想一批,不断推动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要坚定不移地强化财税工作,坚持依法聚财、科学理财、合理用财,制定并实行严格的财税工作奖惩制度,落实责任制、强化责任心,始终做到抓大不放小,不断做大财政“蛋糕”。
2、优化经济布局,呈现协调趋势。推进可持续发展,前提就是在布局上抓均衡、促协调,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要按照“双圈双带”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布局,促进传统农业特色发展、传统工业转型进郊、第三产业繁荣兴旺,促使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努力突破土地资源和空间上的制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升项目附加值;进一步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引导产业集聚,积极打造特色市场、特色卖场、特色商业街、特色工业园,逐步形成街、镇各具特色、产业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
3、优化经济形态,促进繁荣形势。推进可持续发展,关键就是在形态上调结构、强后劲,有效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要通过城区经济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加速转变,不断加强实体经济发展,依托老城改造、新城开发的推进,重点发展商务会展、商贸流通等业态;不断加快虚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我区金融机构的集聚优势,打造有利于企业融资发展的资本平台,积极引导洪城大市场等初具条件的企业筹备上市,加强培育和服务一批上市后备资源。
(二)坚持开放带动、调优结构,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化
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阵地。我们必须倾心竭力地实施产业招商、政策招商、环境招商,通过开放带动,调优产业结构,全力以赴繁荣第三产业,实现西湖开放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增强外源动力,提高开放质量。不断增强大开放主战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实现我区外向型经济主要指标在全市位次前移。力争新增楼宇面积6万平方米,新增楼宇企业200家,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省级总部2-3家,金融业省级分支机构2-3家,培育一批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继续保持全省出口创汇大区的地位。突出抓好“三个扩大”。一是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不失时机地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重点盯住港澳台地区和沿海发达城市,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餐饮娱乐、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政策和措施,努力承接国内外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二是扩大资源配置空间。坚持产业招商与项目招商相结合、楼宇招商与园区招商相结合、服务业招商与基础设施项目招商相结合,卓有成效地推进多领域招商。三是扩大招商引资成效。强化招商质量,降低招商成本,考核招商业绩,促进商源和税源、增量和增收、规模和效益的同步提升。
2、激发内源活力,提升创业信心。不断增强全民创业战略推进经济增长、企业增效、百姓增收的显著作用,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幅超过18%,总量超过121.43亿元,使内源经济活力成为西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突出做到“三个并重”。一是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已落户企业并重。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后续服务,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新环境、诚信服务的新机制、商务便利的新平台,引导已落户企业扎根西湖、发展壮大。二是坚持抓好外引企业发展与推动本土企业发展并重。大力实施“一降二推三提高”,降低劳动力培训成本;推进产业协会、行业商会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业安置率、产业对接成功率,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土民营经济。三是坚持支持大型企业做强与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并重。逐步建立以信息、技术、市场、政策为重点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政银企合作、专项资金扶持、民间融资担保“三位一体”的融资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培育产业魅力,提聚业态特色。不断增强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双圈双带”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沿水经济风光带和沿边经济战略带,深入推进“三个中心区”建设。重点实施现代服务业“五五二二”扶持计划,即通过扶持、服务,做强50个大市场、大商场、大酒店,打造50个总部经济和大楼宇,发展20个省级金融业大机构,培育20个大物流企业。突出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做旺商贸业。扎实推进中山路、抚河路等特色商业街业态升级,加快孺子路、渊明南路等传统商业街业态转型,推动二七南路、绳金塔北街等新兴商业街业态优化,适时组建洪城商圈管委会,促进洪城商圈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城西商业中心品位,进一步巩固我区商业规模全市之首的地位。二是做热金融业。实施金融业集群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永叔路、北京西路、八一广场等金融高地,全力打造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三是做强创意业。以发展伯仕创意中心为基础,以设计业、演艺业、会展业、旅游业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外向关联度广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发展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不断焕发西湖文化魅力、提升创意财富价值。
(三)坚持建管驱动、提升功能,大力推进城镇一体化
城镇一体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造开发战略,力争各级投入20亿元左右,实施好九个方面城市建管工程,更加有力地推进城镇一体化发展,绽放西湖现代都市魅力。
1、美化城市花园,呈现改造品位。着眼于彰显悠久历史、产业特色,切实抓好老城区“三个打造”。一是打造亮点街巷。力争启动西湖路二期(孺子亭背)等精品街巷改造,继续实施小街巷改造工程,深入推进拆墙透绿工作,完成一批社区广场建设。二是打造精品工程。不断做优特色商业街区,扩大城区商业面积,推进一批在建大楼宇、大酒店、大宾馆重点工程,提升城区品位。三是打造城市景观。加快老城区低洼地危旧房改造步伐,扎实推进利字街、38号地等旧城改造项目,逐步消除危房,腾出发展空间,丰富城市景观,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使西湖的老城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2、创建宜居家园,凸现开发定位。着眼于开发滨水生态、宜居板块,突出抓好朝阳新区“三个推进”。一是推进大拆迁。下定决心打好“双百”大会战,即百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大会战、百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大会战,强力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扎实推动城中村改造步伐,推进朝阳农场改制发展,加快农业变三产、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进程。二是推进大项目。切实抓好新区配套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加快推进喜盈门建材市场、宝源市场、金润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三是推进大建设。全力配合推进“三纵三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路网建设、水系改造,力争实施一批次干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桃花医院等一批在建社会发展项目,不断提升新区形象和个性魅力,努力为建设现代宜居之城、绿色交通之城、滨水生态之城、文化休闲之城打下坚实基础。
3、塑造舒适乐园,实现管理进位。着眼于加强长效管理、创新机制,努力抓好“三个管理”。一是加大管理力度。以改造、开发为契机,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建设与长效管理,加大辖区重要路段、重要地块、重要节点的改造、整治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巩固好、发展好创建成果。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管理模式、协调方式,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深入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绿色生态南昌”建设。三是探索管理新路。大胆引入市场机制,推进道路保洁市场化运作,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向市场要业务、要效益,探索一条城市建设、管理、经营的创新之路。
(四)坚持倾情推动、保障民生,合力推进社会和谐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的期盼,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实施民生工程,落实好1.4亿元民生工程计划资金,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到群众更加满意、得到群众更多信任。
1、突出民生重点,增强保障质量。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保障机制,认真抓好“五个重点”。一是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重点,建立健全失业预警应急机制,力争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15万人。二是以加强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为重点,有效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确保完成创业、就业培训2800人。三是以保障失地农民、企业(农场)改制分流人员基本生活为重点,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四是以强化救助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大病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缝对接。五是以保障居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重点,不断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2、改善民生条件,增长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努力抓好“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应急工作,建立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二是加强基层服务功能,全面完成南站街道、桃源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建设。三是加强学校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加强安居工程,全面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跟踪推进朝阳新区还建房安置点建设。五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3、提升民生品质,增办保障工程。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着力实施好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办好10件实事。一是全面启动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为稳妥推进朝阳地区开发创造条件。二是大力实施“金保工程”,完善西湖区社会保障网络平台建设。三是全面完成孺子亭学校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桃花学校建设,力争启动2所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农民公寓建设,开工并推进一批安置房建设工程。五是抓住机遇,启动1-2块低洼地改造工程,维修危旧房2万平方米。六是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抚生路北段、高专路综合改造工程。七是推进疾控中心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八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全省首家区级社会救助中心,力争启动区社会福利院改扩建项目。九是选择3-5块低洼地推进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十是加强集贸市场管理,加快集贸市场升级改造。
(五)坚持文明促动、统筹兼顾,努力推进创建长效化
创建文明新城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文化大区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矢志不渝地推进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文明创建长效开展、社会事业全面拓展,使我们的家园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1、丰富文化活动,彰显社会文明。全力实施建设文化大区战略,促进社会文明,努力唱响“三大文化”。一是唱响会展文化。坚持“文化事业项目化运作”的思路,高标准推动绳金塔景区发展,培育以绳金塔庙会为代表的高知名度会展品牌,积极承办一批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会展活动,不断增强我区文化软实力。二是唱响红色文化。配合推进新四军军部旧址改建工程,进一步打响红色文化品牌。三是唱响社区文化。建立健全区、街(镇)、社区(村)三级文化网络,提升“和睦邻里月”、“社区文艺汇演”等活动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2、深化平安建设,确保社会稳定。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用最佳的精神状态、最强的物质保障、最铁的纪律措施,在推进城镇大拆迁的同时全力做好稳定工作。继续强化维稳链式管理模式,大力实施提升公众安全感系统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全面铺开“一分钱”创安工程,做到群防群治,建设平安西湖。
3、注重争先创优,繁荣社会事业。突出统筹兼顾、协调同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努力提升城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灵动三点半”工程,全力迎接好全省教育督导评估检查。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推进学习型城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着力加强食品卫生和医疗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不断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着力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积极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加强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继续做好审计、统计、档案、人防、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六)坚持绩效调动、改善作风,着力推进政府法治化
建设法治化政府,是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政府自身建设,突出依法行政、提高效能,更好地为西湖人民承担起富民强区的历史重任。
1、强抓责任,执政为民。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坚决落实领导负责制和行政问责制,确保各项工作都依法依规落到实处,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强推效能,发展惠民。积极对接省、市推进审批权限下放和简化审批手续新举措,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努力延伸政务服务的联动效应,满腔热情地为企业创收着想、为企业项目服务、为企业发展鼓劲,使西湖真正成为一切创业者投资成本的盆地、投资服务的高地、投资回报的福地。
3、强调服务,创新利民。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最大力度地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4、强化宗旨,廉洁亲民。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牢固树立廉洁勤政意识。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实践中,以新的精神风貌、新的工作作风、新的工作思路,潜心思考西湖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优良的政风行风汇聚战胜危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激流勇进,更当壮志凌云。面对宏观经济复杂形势的重大考验,肩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我们心潮澎湃,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坚定信念,和衷共济,求真务实,开拓奋进,为夺取西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谱写出英雄的西湖人民更加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手机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