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决策公开>政府报告
分享到:
索引号: A25010--2023-0104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西湖区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3-01-13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 浏览量:
  • 字体【      】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西湖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杨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西湖发展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三区”发展战略目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守牢安全发展生命线,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了西湖区勇创一流的责任担当,续写了新时代幸福西湖的美好画卷。

过去一年,我们战疫情、护健康,用“快与准”的行动赢得民心。区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抗争。战疫斗争惊心动魄:防疫指挥部第一时间应急响应,有力推进流调溯源、转运隔离、核酸检测和物资保障各项工作,打赢了三轮突发疫情击战逆行出征众志成城医护人员白衣执甲,社区网格尽锐出战广大干部闻令而动,用奉献守护安全、诠释担当。各类场景感人至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捐款捐物,全省各地、社会各界踊跃支持,全区人民风雨同舟、万众一心。在此,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48.5万西湖群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我们抓改革、顺机制,以“破与立”的举措展现决心。区政府坚持刀刃向内、破立并举,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增活力。改革画卷徐徐展开:街道社区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城市环卫服务外包成效明显,区、街道财税体制改革序幕拉开,区级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破题之举落地有声: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系列规划重磅出台,楼宇经济、企业上市等系列政策接续发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老旧小区围合管理等民生难题逐项突破制度红利不断显现:区政府常务会议通报奖惩制度“十大专项行动”交账机制倒逼干部担当尽责,区政府组成部门人大述职评议机制、“4+X”基层干部作风整顿激励干部奋发有为。区政府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全市唯一;“幸福圆桌会”服务机制入选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过去一年,我们保增长、促发展,靠“稳与进”的态势激发信心。区政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升级为突破。经济指标逆势上行: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主导产业持续优化:1-9月,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4.76亿元,总量全市第三1-10月,实现数字经济营业收入79.47亿元,同比增长19.8%;1-11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84.39亿元,总量全省第一;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50.5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51.83%;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全年出让土地8宗,总金额41.1亿元,地块宗数、成交金额全市居首。西湖区还被《小康》杂志评为2022年度全国高质量发展、投资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百佳典范,称得上是最具竞争力的投资创业热土

一年来,区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迎难而上,不惧风雨拼发展

一是项目推进拼抢速度。围绕“项目建设提速”“招商引资提温”行动,着力实施招引、建设、培育全链条专班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全年推进区级重大项目100个,同比增加39个;总投资1314.55亿元,同比增长105%;年度投资206亿元,同比增长157%,再创历史新高。潜在项目招引发力。对标广州越秀,联谊杭州西湖,牵手宜春奉新,全年新签重大项目103个,同比增长71.7%;投资总额288.83亿元,同比增长40.4%;成为全市第二个完成“152”项目1首店项目2引进的县区。全年预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增长23.2%。西湖区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政府项目争资借力。坚持以项目争资金,累计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4.3亿元、债券资金5.34亿元,切实将政策机遇转化为资金支撑。

二是产业发展拼争一流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提档”专项行动,持续推动“2+4+N”产业格局3良性互动。数字赛道强劲起跑。“梦想小街”“一园多部”4产业链逐步成熟,入驻企业突破50家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八一馆网上景区、万寿宫数字地图建成上线“两馆四区”5息技术加快融合。楼宇平台强力支撑。楼宇经济“十条措施”及时出台,新增楼宇企业712家,引进总部型企业18家,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8家。新建及在建商务楼宇10栋,现有500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92栋,其中税收过亿楼宇10栋消费内需强势复苏。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商贸促销活动100余场,累计投放消费券1300万元,带动周边消费超40亿元。打造夜市点位10个。万寿宫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入选全国非遗旅游街区。

三是主体培育拼尽全力。大力实施“经济总量提高”专项行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市场主体繁荣提供保障。政策促动“解难题”。累计兑现惠企资金5.7亿元,益企业1.96万家。引导驻区金融机构为企业放贷314.35亿元。现有股改企业6家,挂牌企业5家,方兴科技入选省“映山红”企业名单。创新驱动“强筋骨”。4家企业被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41家。完成技术合同项目241项,交易额14.01亿元。企业研发同比增长68.4%,增速全市第二。服务带动“增后劲”。结合“营商环境提优”专项行动,创新设立“110”服务热线,6“新官不理旧账”问题全部办结。在全市首创“千名干部访千企”行动解决企业反馈问题572个,实现企业和规模以上个体户走访全覆盖。全年净增市场主体2.07万户,同比增长36.77%;现有市场主体7.78,总量全市第二。新增五上单位突破600家、“个转企”228家、“小升规”67家。

(二)精细而作,不负期望提品质

一是精心建出新格局。“城市建管提质”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城市更新步伐。“胡子工程”全销号。桃花路综合改造工程成为全市首个销号的“胡子工程”绳金塔周边江电路等6条道路提前完工通车路网结构全域优化。“一纵两横”7道路环境整治、安置房周边道路建设如期完成,大脊路、粮库东路2条断头路全面打通,4城市绿道5处城市休闲空间建成开放32条背街小巷整治一新。市政设施全力补齐。深入开展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改造41.4公里燃气老旧管网整治洪城路、永叔路等18条道路井盖,新建桂殿路等8个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2268个实施增亮补亮工程,完成10条背街小巷、389盏路灯安装。

二是精致改出新风貌。坚持建改结合,促进城区风貌华丽蝶变。老旧小区提质升级。完成冶金大院等49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同步完善非机动车充电棚、休闲小广场等配套设施,惠及居民2万余户。推动既有住宅完成加装电梯36台,完成率全市第一危房改造攻坚克难。全面开展房屋建筑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D级危房住户全部搬离,按照“五原”原则8全区首栋D级危房翻新重建维修加固233栋C级危房,切实筑牢居住安全防线。水体治理夯基固本。大力推进朝阳新城雨污管网建设、象湖污水处理厂排水改造工程,清理污水、雨水井4812座,疏浚污水、雨水管160公里,完成362个排水单元改造,排水单元验收达标数及达标率均全市第一。

三是精细管出新气象。大力推动“生态建设提标”行动,以绣花的功夫打造美好家园。治理更高效。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八大行动,专业市场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全面推行区管道路“路长制”,引入第三方公司定期开展文明创建模拟测评,整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13.85万个完成106公里空中管线整治在全市年度考核中位列主城区第一市容更整洁。环卫作业完成市场化改革,坚持每周六开展“集中洗城”“马路本色”行动前三季度排名全市前列获奖补资金174.25万元,城区最多。完成480个垃圾分类设施信息化改造,生活垃圾智能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生态更宜居。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率排名全市前列,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率先完成医疗废物集中接泊、停放和消杀开展餐饮油烟一体化试点工作,安装在线监控仪150台。全力打好抗旱保绿攻坚战,更换、补栽行道树3100棵

(三)倾力而为,不忘使命解民忧

一是真金白银保民生。通过保投入抓进度、搭平台育人才、强兜底重普惠,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民生实事成效显著。全力以赴兑现76件区级民生实事9件市级、10件区级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就业创业形势趋好。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535人,城镇新增就业7579人,铁二社区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8亿元,建成“赣才归巢”人才工作站12个,打造全省首个区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社会保障力度增强。补贴保障全面提标,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3200余万元,获评全省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优秀县(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31套,为2.88万户家庭发放公租房补贴1951万元。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为4178名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帮扶。

二是真情实意惠民心。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民生需求。满足高质量教育需求。新成立4个教育集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率在全市率先达到100%。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云海路校区等3所校园如期开学,新建成4家托育机构,新增学位2500个、园位720个、托位375个。获评全省首批中小学生游泳教育试点区,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保障高水平健康需求。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7.78万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2.42万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评审。获评全省批优秀健康县区、全省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试点区全市唯一新建社区嵌入式养老院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个、老年人助餐点8个发放高龄津贴2176万元。区社会福利院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评估验收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国贸阳光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丰富高品位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70余场,服务100万人次。建成鸟屿浮云塔等3处孺子书房完成66处文物点的挂牌保护。欢乐象湖万寿宫街区入选国家4A级景区。

三是真抓实干顺民意。不断破解影响群众生活的堵点、痛点,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破解安全难题。全区治安呈现“四降两升”9态势。建成防溺水“四个一”工程1027处,智能报警系统15套。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治理,西湖获评省级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区。完成530处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召开全国消防宣传“五进”现场会。建成四级联动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美收官,连续6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化解矛盾纠纷。建成全市首个“行政争议诉源治理工作站”,成功化解重复治理信访事项126件,信访事项同比下降27.4%。受理消费投诉1.02万件,挽回经济损失146.8万元。解决劳动争议案件247件,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1400多万元疏解群众所急。成立“幸福圆桌会”理事会,累计召开“幸福圆桌会”709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662个。开展“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19个星级社区通过省民政厅验收。开展开放式居民区(城中村)围合服务管理工作全省试点,划定大围合区域385个、社区网格956个,形成“事在网格办”基层治理新格局。

(四)正道而行,不懈奋斗强作风

一是队伍建设强筋健骨。大力推动“五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学习氛围不断浓厚。认真执行区政府党组会“第一议题”制度,全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社区,有力提升政府系统业务能力。法治意识不断深化。出台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集体学法17次。完善区政府“三重一大”事项11集体决策办法,坚持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全程列席政府常务会。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6件,区政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法治政府建设获评全市考核优秀等次。桃花司法所荣获全省依法治理创建先进单位。落实力度不断增强。完善政府常务会通报机制,出台相应奖惩举措,并将奖惩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和“十大专项行动”考核运用全面激发抓落实、促落实、善落实的干事氛围。

二是效能建设提档加速。以简政便民为抓手,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流程提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不断深化, 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实行全流程“一链式”审批,简易注销、补换证照实现即来即办。效率提升。“网上办”“掌上办”工作不断推进,网办量达1.7万件,网办率达98%。推动“惠企通”广泛应用,完成企业线上政策兑现1016家,兑现资金4089.17万元。服务提标。设立“办不成事”问题反映窗口,创新建立“政企圆桌会”协商机制。成立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依法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首违不罚”清单。

三是作风建设激浊扬清。始终以严的作风、实的举措推动区政府廉洁、高效运行。严惩腐败。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汲取聂春华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完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狠抓作风。持续开展“4+X”基层干部作风整顿12涉及作风建设问题245起、334人。强化监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29件,区政协委员提案100件,实现答复率、满意率两个100%。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5.5件,群众满意率达99.91%。制定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做到按需设岗、择优聘用。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全年完成各类审计项目24个,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同时,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国家安全、武装、对台事务、青年、老龄、妇女儿童、人民防空、残疾人、爱国卫生、红十字、慈善、民族宗教、科学普及、外事、侨务、社区教育、农业农村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异常艰难的形势下,凝心聚力,保持定力,顶住压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区部队、辖区各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同志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西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西湖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稳定投资任重道远;城区发展空间有限,产业转型动能不足;城市功能仍有欠账,社会治理有短板。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全力拼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现代化幸福江西首善区、南昌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样板区的关键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三区”战略目标,实施十大专项行动,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咬定目标,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奋勇争先,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提升发展首位度、彰显省会担当作出西湖更大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增长7.5%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区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强产业,冲刺全国百强新跨越

一是点亮产业布局。坚持点面结合、支持错位发展,构建“一带引领、四区协同”产业格局,让西湖处处精彩。打造赣江东岸总部经济带。依托赣江东岸城市天际线,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人力资源等高端服务业,推进总部大楼、总部基地、总部经济等总部项目落地,建成“百亿总部经济带”。打造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深挖万寿宫、绳金塔等街区文脉商脉,整合江右商帮文化、市井文化,聚焦美食街、特色街建设,构建城市旅游和餐饮美食集聚地。打造服务业创新发展样板区。繁荣八一广场周边商业综合体,推动老牌商务楼宇向特色化发展,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示范标杆,重振老南昌核心商圈新荣光。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激发“梦想小街”潜力,推动洪城商圈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特色楼宇,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样板。打造高端专业服务拓展区。依托优质滨湖生态旅游资源、新建商务楼宇资源、丰富商贸资源,积极培育高端商贸消费业态,打造临湖文旅消费商圈和滨江综合体商圈。

二是点睛产业先导抢抓政策风口,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楼宇经济两个先导产业扬优成势。做精做优数字经济。加快元空间、朝阳VR、恒业等“梦想小街”分部建设,提速西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招商。推动传统消费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华东商贸城率先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打造万寿宫文创等3个直播基地。以江西移动、南昌电信龙头企业为核心,大力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加快“两馆四区”智慧化提升,推动全域旅游智慧平台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楼宇经济。着力推动新钢中心、大悦中心等总部型楼宇建设。力争达到税收过亿楼宇12家、营收过百亿楼宇5家。创新组建楼宇服务工作站,多渠道盘活空置楼宇,新增楼宇企业1100家以上。

三是点燃产业主导推动商贸、文旅、金融、健康四个主导产业,品质提升、潜力释放。金融保险集聚发展。促进金融与数字经济、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多样化消费产品,重点依托新兴优质商务楼宇,打造产业集群。健康养老链式发展。鼓励爱尔眼科、嘉佑骨科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科品牌。深化与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成全链条的全省特色康养中心。商贸消费高端发展。瞄准建成全省首店经济集聚区,大力发展“四首经济”14,力争引进知名商业品牌门店5家。精心打造夜间消费平台3个,建成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个。大力拓展龙头服务业企业主辅分离,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唱响“千年南昌看西湖”“人民军队诞生地”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打造森林漂浮塔等网红地标3个,建成全省网红文化品牌集聚地。组织玛雅嬉水节等一批旅游节庆活动,积极探索户外运动产业,大力培育影视动漫、文娱演出、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

(二)坚韧不拔推项目,加速发展动能新引擎

一是开足马力,迸发项目产能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思路,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全周期服务机制。项目谋划应储尽储。建立项目滚动接续储备机制,形成分规模、分领域、分业态的重大项目库。项目推进应快尽快。建立全方位服务、全流程管理、全过程督查机制,全力推进总投资1375亿元的131个区级重大重点项目建设。项目争资应争尽争。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谋划,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建设等9个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级项目库。着力抓好中长期贷款、财政贴息贷款申报,积极争取政府债券和各类专项资金。

二是增强动力,凝聚招商势能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全力推动大范围、广领域的开放协同发展,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交流平台。扩大开放格局。加快承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中高端产业转移,不断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与杭州西湖、广州越秀交流,深化与宜春奉新合作。提升开放质量。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紧盯央企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全面绘制动态招商地图,完善靶向招商企业名录,每季度举办一次招商签约活动,全年引进各类项目200个以上。创新开放举措。全面梳理招商资源,整合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等低效产业资源。发挥商会、协会桥梁作用,加强与省知识产权中心、省股权交易中心沟通对接,深化与省交投、江旅等省属企业投资合作。

三是激发活力,释放消费潜能充分发挥成熟产业项目带动作用,力争把每个项目建成促内需、提消费的引爆点。增强消费体验。开展商圈品质提级行动,重振环八一广场、象山路沿线“最南昌”核心商圈。推进社区经济繁荣发展,开展社区邻里中心功能提质行动,推动“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塑造消费品牌。保护开发老字号品牌,振兴推广非遗文化,鼓励本土优秀品牌与国内知名消费品牌联动合作,重点推广一批本土消费品牌。实施赣菜品牌培育,打造一批本土“名店”,建成一批省级特色美食街。进一步擦亮华侨城文旅品牌,推动万豪酒店、曲水湾等后续文旅项目建设。繁荣消费氛围。“月有节庆、周有亮点”,全年组织各类活动不少于百场,全力打造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体验区。

(三)坚毅前行促改革,树立营商环境新标杆

一是向外引智,提升创新贡献率。围绕全市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引智联强、创新驱动。厚植科技沃土。健全与南昌大学“产学研”平台建设,探索与“北上广”高校战略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力争知识产权登记数量增长10%。培育创新森林。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依托区内国家级众创空间企服通公司,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力争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引导企业组建一批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力争技术合同年成交额增长10%以上。打造人才磁场。继续开展“百场校招”活动,新建一批“赣才归巢”工作站。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分级分类建立人才“需求库”,建成“诚心”惜才、“真心”爱才、“匠心”用才的人才聚集高地。

二是向内延伸,提升改革精准度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释放发展红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争创改革示范。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在财税体制、医疗改革、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努力形成一批在全省叫得响的改革示范。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区投融资平台资产总规模突破100亿元。深化改革成效。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照通办”“省内通办”改革,推动高频事项集成化办理,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6%。推进区市民中心尽快投入使用,打造全省“一网、一门、一窗、一次”16改革亮点。强化“双随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进全领域“首违不罚”。推动改革下沉。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推动医保、社保等服务下沉社区(村)一线。完善行政执法区、街两级赋权清单,加快建立权责统一、务实高效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推动自助终端设备下沉基层,推行“自助办、就近办”,优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

三是向优而行,提升服务吸引力。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改革“一号工程”,以更暖心的态度、更放心的速度、更舒心的温度,打造最优营商品牌。搭平台。筹建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完善非公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提优“110”投诉热线建设,完善“线上+线下”政策兑现平台建设,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切实提升群众满意率。建机制。“五经普”工作为契机,建立全覆盖的企业服务数据库。多元化开展政银企对接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构建闭环问题管理清单,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惠企业。继续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年市场主体新增20%。深入开展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力争新增股改企业4家。加快健全企业梯队培育扶持政策,确保新增“五上单位”17500家以上,鼓励洪城商圈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

(四)坚持不懈优环境,展现文明城区新魅力

一是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质。马不停蹄加力建。全面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火车站西广场升级改造,推动孺子路综合提升、洪城路快捷化改造,推进子羽路综合改造,打通康北路等一批断头路。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实施朝阳新城雨污管网提升工程,实现该区域已改造老旧小区排水单元整改全覆盖。久久为功用力改。加快完整社区18建设,定期开展“城市体检”,不断完善人行步道、垃圾站等民生设施。加快启动象南小区等102个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深入开展C、D类危旧房和自建房专项整治。标本兼治尽力提。开展“无违建街”创建行动,加速销号存量违章建筑,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深化“百街市、千路巷”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集中攻坚背街小巷、铁路沿线周边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马路本色”行动,持续推进每周六集中洗城活动,力争实现道路保洁达标率100%。

二是文旅互动,厚植城市内涵。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深耕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启动历史文化典故、名人集编撰工作。加快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推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再升级,创优井象“中华米粉美食街”品牌,重启绳金塔庙会。城市文化焕然一新。挖掘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构建万寿宫海外赣商联谊平台,重塑新时代“赣商文化”。加速推进“西湖印记”项目,探索文物保护与科技元素融合,形成科技引领文化集群。公共文化万象更新。大力推进一系列百姓喜爱、群众称快的“文化惠民”工程,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完成4个孺子书房建设,构筑城市阅读新空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走进生活。

三是蓝绿共,净化城市环境。筑牢防治屏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四尘”“三烟”“三气”19精细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噪声不超限值。增添绿色符号。实施“建绿透绿”工程,推进行道树和树池标准化改造,推动背街小巷增容扩绿。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邮票绿地、口袋公园,高品质规划建设10.9公里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重现水域本色。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南桃花河水环境提升、朝阳二号电排站改造等工程,进一步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域环境。

(五)坚守初心惠民生,满足民之所向新期盼

围绕建设“现代化幸福江西首善区”目标,实施80件左右区级民生实事,遴选12件民生实事项目提请人大代表票决20,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聚焦安居乐业“钱袋子”。新增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力争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突破8500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开展高品质职业技能培训,选树一批就业见习示范单位。全力打造四星级劳动仲裁院,欠薪案件保持动态清零。提升电诈“全链条”打击整治效能,大力推进“无诈小区”创建。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二是确保普惠民生“有位子”。加快推进松柏集团兰宫校区等10个校园新改扩建工程,保障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子羽校区9月交付使用,确保入学有座位。完成3所公办幼儿园装修改造开园任务,加快推进22 家社区托育点建设,力争新增园位810个、托位260个,确保托幼有园位。推动桃花热敏灸小镇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正式启动区妇幼保健院新建工程,高标准建设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标准化发热诊室,确保医疗有床位。打造1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5个老年助餐点,确保养老有点位。

三是温暖困难群众“心窝子”。加大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力度,推动全区困难群众各类保障提标升级。开展“寒冬送温暖”集中救助专项行动,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质效。优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提升智慧化医保水平。持续做好困难群众医疗兜底保障,切实提供基本药物、医疗和物质保障。筑牢住房保障底线,做好公共租赁住房补贴发放和实物配租。

四是铸牢平安西湖“铁柱子”。实施部分派出所新建及改造工程,全面推广派出所“八个一”勤务运行机制21。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实现智慧平安小区全覆盖。严格落实“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22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减少一般事故。全面推行政府专职消防队“三员一队”工作模式23,完成兰宫路等3处消防救援站建设。深化省级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区创建成果,从严监管食品药品安全。

五是汇聚基层治理“金点子”。创新“幸福圆桌会”协商领域、议事载体,继续创建一批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幸福社区”。提升小区业主委员会覆盖率,构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打造“1+1+N+N”网格化服务管理组织体系24。配齐社区(村)退役军人服务专干队伍,力争“全省双拥模范区”十连冠。

(六)坚决有力抓落实,锻造高效政府新品质

一是全提升政治本领。始终把强化政治引领作为“第一遵循”,全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自信、发奋、齐心”的精神状态,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二是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始终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第一前提”,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完善部门权责清单,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制度。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推进街道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三是全整治作风效能始终把优化干部作风效能作为“第一要务”,持续深入开展作风顽疾专项治理。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推进基层减负。深化区政府常务会议通报奖惩机制,建立部门考核激励机制,树立实在实干工作风向。

是全程守牢廉洁底线始终把拒腐防变作为“第一本色”,确保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持续开展政府系统“一把手”廉政教育,切实抓好“一岗双责”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坚持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用好审计监督,紧盯政府系统关键事、关键处、关键人,始终保持高压反腐态势。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为南昌打造“一枢纽四中心”作出西湖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152”项目:指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亿、50亿、20亿项目。我区完成的“152”项目为新钢集团总部项目。

2.首店项目:指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知名龙头企业、国内外上市公司)项目首次进入江西或国际知名品牌直营店。我区引进的首店项目为华侨城欢乐星际亲子乐园项目。

3.“2+4+N”产业格局:数字经济、楼宇经济2大先导型产业,商贸消费、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健康养老4大主导型产业。

4.“一园多部”“一园”指的是“梦想小街”数字经济产业园,“多部”指的是已经建设完毕的“梦想小街”流量经济产业园、颐高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元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以及在建的恒业数字经济楼宇。

5.“两馆四区”: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万寿宫历史街区、绳金塔历史街区、进贤仓历史街区、中华米粉美食街区。

6.升规入统指的是提升壮大企业规模,使之达到国家规模(限额)统计标准,并将其纳入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范围。

7.“一纵两横”指的是抚生路、九洲大街、云飞路三条城区主干道。

8.“五原”原则“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原性质”的原则。

9.“四降两升”:案件类警情和盗窃类分别同比、环比下降,抓获盗窃违法犯罪人数分别同比、环比上升。

10.防溺水“四个一”工程: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对竹竿、一根救援绳。

11.“三重一大”事项:指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事项、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

12.“4+X”基层干部作风整顿:在全区各单位开展的4项共性问题(“油松痞”“小鬼难缠”“中梗阻”、脱离群众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以及在基层干部、区直机关中层干部、执法队伍中分别开展的若干项针对本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基层干部、机关中层、执法队伍、“四种先生”突出问题等)的专项整治。

13.“双亿”大楼指的是税收过亿、营收过百亿的商业楼宇。

14.“四首经济”“四首”指的是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通常“四首”聚集的区域为该城市的核心商圈和消费旺地,代表着旺盛的商贸和消费活力。

15.重大项目七大专班:分别是项目前期工作专班、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土地落实工作专班、资金保障工作专班、房屋征迁工作专班、数据入统工作专班、税收入库工作专班。

16.“一网、一门、一窗、一次”:一网指政务服务网涵盖所有的政务服务事项;一门指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进驻所有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窗指为企业群众提供大综窗政务服务;一次指尽力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用跑动一次,不用重复来回跑。

17.“五上”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18.完整社区:又叫完整居住社区,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19.“四尘”“三烟”“三气”“四尘”指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三烟”指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三气”指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及燃煤锅炉烟气。

20.12件民生实事项目提请人大代表票决12个民生实事项目分别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学校教育网点建设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项目、政务服务提质升级工程、口袋公园(城市休闲公园)建设项目、“孺子书房”建设项目、公众安全感提升工程、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发热诊室建设、“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升改造项目、朝阳新城新型智慧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21.“八个一”勤务运行机制:即派出所“每日一调度、每日一巡查、每周一研判、每周一走访、每月一检查、每月一练兵、每月一谈心、每月一小结”勤务机制。

22.“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把手负总责、组建一套专班、制定一个方案、统一一个口径。

23.消防队“三员一队”工作模式:即灭火救援战斗员、火灾隐患巡查员、消防安全宣传员和消防便民服务队工作模式。

24.“1+1+N+N”网格化服务管理组织体系:即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N名协辅人员、N名住区党员的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

手机扫码浏览